5月31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“十四五”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,审议《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》。会议强调,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,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,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、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、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。 “三孩”要来了,我们拿什么迎接他们?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讨论这个话题时强调,落实国策不仅是家庭的事,更是全社会的事。而缓解适龄夫妇在生养孩子这件事上的焦虑感,需要大家都伸把手。 最新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当前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,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,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.62人。 这意味着,我国家庭规模持续萎缩——一方面,传统家庭结构受到“冲击”,无子女家庭比预想的要多;另一方面,数千万适婚青年不婚不恋,40岁以上的高年龄层段结婚登记占比反而大幅上升。 “如果说计划生育时期每家只要一个孩子是基本国策,那么现在放开三孩生育,同样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大战略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持此观点。 用屠光绍的话说,大战略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:人力资源对我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;从社会学角度看,没有新增劳动力,会制约社会创新活力,进而影响到内需,甚至影响长期可持续发展。“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,放开三孩生育都有其积极意义。”屠光绍介绍,2020年,我国新生儿出生率是历史最低点;同年,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.3,已处于低位警戒线水平;全面二孩政策执行5年多来,生育堆积效应已消退。 生孩子会焦虑,养孩子也难免会焦虑。谁最焦虑? “要关注到年轻女性在职场上的压力,要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制度,确保女职工享受全额带薪产假,并在其孕后重返工作岗位时累计工龄,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、生产、子女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,让妇女想生、敢生、能生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对人口问题持续关注,不仅仅因为她对数据敏感,更因为她看到了劳动力市场的一些变化。 “当前,很多年轻女性拥有高学历、高能力,在职场中颇具发展潜力,如何才能解决她们生育的后顾之忧是破题的关键。这部分女性未来如果选择生育更多子女、且由于照顾子女不得不在物理层面上暂时告别办公室,我们是否可以为其提供居家办公的岗位?这样既可延续其职场节奏,也可以将宅经济从抗疫时的非常之举长线化、规模化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、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说。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、商务部原副部长房爱卿建议,应研究制定具体的鼓励措施,比如在不改变社会保障等待遇前提下,鼓励女性职工实行阶段性就业、灵活就业和弹性工作制以及网上办公等多种就业形式。 生儿育女,只有女性会焦虑?当然不是。 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教授金李表示,应想办法让从求学、工作一直到组建家庭这一路上都处于焦虑之中的年轻人解脱出来,让他们在社会上更有获得感。金李发现,从收入分层看,隐忧出现在中产阶级生育意愿不强上,对他们而言,不想多要娃的主要原因是精力不够,各种兴趣班叠加,往往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已经把家庭成员都累得人仰马翻了。
“既然生孩子这件事是有社会效应的,那就应该调动全社会共担生养育这件事的压力。当然,这不是我们一个国家遇到的问题,东南亚、欧美国家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,大家解决方法各有不同,但长期看,社会要形成共识,在生与养之间要达成一种新的平衡。”金李说。(崔吕萍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