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7日,记者走进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乡村,看到亮丽整洁的村落处处桃花艳红、李白芬芳,一路美景,宛如一幅秀美的田园村居图。
淡墨山水染村居,诗画浮屠展新颜。浮屠镇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,运用山水底色,描绘村居画卷,让农村处处如诗如画,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高位推动全民参与
连日来,浮屠镇党政“一班人”持续深入驻点村,常抓不懈地综合改善人居环境,细化分解目标任务,切实做到领导到位,人员到位,工作到位,措施到位。通过一线督导、一周通报、一月评比、双月评分,奖惩分明等方式,持续全面提升乡村环境品质。
检查村组卫生情况
浮屠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细化量化为19项,实行镇干部蹲点包村、党员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,组织42名镇干部、189名村干部和249名保洁员,219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和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,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。
此外,浮屠镇实施长效机制,落实专项督导,进行细化考评,每月将评比结果在镇政府公示栏中予以公示,设立红黑榜,综合得分名列前三名的村登红榜,综合得分排位后三名的村上黑榜;对连续两个月排名倒数三名的村,进行村主职约谈;对持续三个月排名落后的村,召开现场会督导推进。
为充分发挥群众在城乡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,浮屠镇发动群众“共谋、共建、共管、共评、共享”。通过“乡间夜话”载体,加强和群众的交流沟通,协调解决问题,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。
献甲村落实“门前三包”和“五净一规范”,引导群众“讲文明、讲卫生、讲形象”,以主人翁的姿态,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,通过每家每户签订“门前三包”责任书的方式,有效解决卫生死角等问题,确保垃圾清理全覆盖。
村容村貌焕然一新
记者循着“四好路”,穿过农田阡陌,来到长港村,放眼望去,远山如黛,村庄干干净净、漂漂亮亮、井然有序、和谐宜居。
水道卫生清理
长港村共有保洁员12名,每天清晨,吃过早饭,戴手套、拿镰刀、扛扫帚等工具就去上班了。50多岁的村民袁爱,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就业,根据工作安排,她负责打扫村道路、清理沟港、清洁乡村环境卫生等工作,她不怕苦,不畏脏,深受群众好评。
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让村民住得舒心,浮屠镇以“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”为主题,按照“扫干净、码整齐、清畅通、保常态”的要求,对家园、田园、水源及整治道路两旁、村头巷尾、沟渠河港等重点区域,进行 “三清洁四整治”,通过开展 “乡间夜话”和“驻村驻心,连心连情促振兴”等活动,聚焦短板攻弱项,大力拆除农村闲置破败危房、“空心房”,实施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乡转运、县处理”的常态化村庄保洁机制,实现全镇村组环境整治和农家庭院“洁净美”全覆盖,全镇农户用上了卫生厕、饮上了放心水、住上了安全房,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,提升了村庄风貌,扮靓了美丽村庄。
宜业宜居舒适温馨
“青山环绕,清雾飘荡,村庄静谧出尘,四季风吹花香,居住舒服舒心。“山泉村退休老师邓乾全说。
机械化作业
“一垛老墙,一口破塘,一潭死水,一堆渣土…这是山泉村的陈年旧迹,如今,一道景观、一潭碧影,一片新绿,一村春色,点缀着村头屋后,宛似新时代‘富春山居图’。”阳新县民政局驻村工作队队长胡家汉说。
记者在村中的“环村路”漫步,村容整洁,房前屋后桃红柳绿,李花芬芳,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“颜值”高、“气质”好。
邓齐宴说:“以前没有这么好的场地跳舞,现在村里经过整治改造后,环境优美,让人心情舒畅。”
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邓学义介绍,为提升山泉村基础设施,修致富路8公里、筑环村沟渠2400米,种植的牛劲草像舞动的丝带环绕着村庄、建文化广场9个、兴文化长廊、搭观花平台、安装路灯360盏、饮“放心水”、架 3座“连心桥”、造14口“幸福塘”、让老百姓住安全房、用安全电、观有线电视、通5G信号、打光纤电话、享网络监控……过着与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。
山泉村越变越美,回乡创业的乡亲们越来越多。安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杂柑200多亩、邓坤泉创办稻虾共养基地350亩,带动村民就业增收,往日凋敝的村庄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实施乡村振兴,乡村宜业宜居。浮屠镇华道、公桥,王志、下秦等村的华丽变身,不仅增“颜值”,更有“气质”,让百姓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。
浮屠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陈志杰表示,发展现代农业,推进乡村振兴,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,建立健全乡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,把浮屠变成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,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(程华新、汪友林、刘文卓)